個人申請是什麼?特色、流程和報名資格1次搞懂!
在現行的教育制度中,有相當多元的大學入學管道,包括「特色招生」、「繁星推薦」、「個人申請」、「考試分發」等等,其中,「個人申請」是目前最多人使用的入學方式,可謂近年來考生們最主要的比拼戰場。
那麼,個人申請究竟是什麼呢?
特色:適性揚才
個人申請是以「大學學科能力測驗」的成績作為基礎,加上學生高中時的在校表現、特殊經歷等個人履歷,作為進入大學的篩選方式。
其目的是強調「適才適所,拔尖扶弱」,讓各個大學校系能根據學生的資質與特質,招收最符合其要求的人才,學生也能以自己的能力及興趣為基礎,找到能發揮自己優勢的校系就讀。
流程:各校系的兩階段篩選
個人申請採用學測成績,所以在成績公佈後,學生能依據個人的選擇去填報志願,且最多可以申請6個校系,之後經由各校系的兩階段篩選,通過後即可取得入學資格。
- 第一階段
根據學生的「學測成績」五標,也就是分成「頂標」、「前標」、「均標」、「後標」和「底標」,作為檢定標準,通過標準後才能進行倍率的篩選,決定其是否通過第一階段的錄取。
- 通過檢定標準
學測的檢定科目有「國文、英文、數 A、數 B、社會、自然」六科,採級分制,各科最高為15級分,並依照全台考生人數的級距分佈,分成頂標、前標、均標、後標、底標,作為各科的檢定標準。
此外,有些校系可能不只採計學測成績,像是資訊類相關的科系可能會把大學程式設計先修檢測(APCS)成績作為篩選條件,所以請務必注意各校系簡章。其他常見的採計科目還有高中英語聽力測驗(TELC)和術科考試(體育、音樂、美術、舞蹈)。
必考 |
學測 |
頂標:成績位於第88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。 前標:成績位於第75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。 均標:成績位於第50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。 後標:成績位於第25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。 底標:成績位於第12百分位數之考生級分。 |
自由 選考 |
英聽 |
分成A、B、C、F四個等級 |
APCS |
分成觀念題+實作題,各依據分數高低分為1到5級分 |
|
術科 |
為藝能科(體育、音樂、美術、舞蹈)自行檢定 |
- 進行倍率篩選
如果通過檢定標準的人很多,但卻只有極少數人錄取,那麼既浪費了考生的時間,也增加了校系徵選的負擔,所以,在第一階段會透過「倍率篩選」的方式,快速選出更符合資格的申請者。
「倍率篩選」是指各科依序篩選「招生名額」幾倍的考生進入第二階段甄試。其規則如下:
- 倍率由高至低,倍數大的優先篩選,考科的倍率越小,代表該校系對此科目越重視。
- 倍率相同的考科,則以它們級分的總和進行篩選。
- 若篩選後考生人數超過預計甄試人數,則將進行超額篩選(超篩的比較方式不一,由各校系自行決定)。
- 如果超額篩選後仍然超過,則將同時進入第二階段甄試。
- 第二階段
通過第一階段後,才可以進入第二階段「指定項目甄試」,也就是各校系自訂辦理的甄試項目,評定的是學生在考科以外的表現,以判斷其是否有符合該校系的特質。
各校系在此階段的甄選方式不同,除了參考「學習歷程檔案」等備審資料的內容外,還可能會透過現場創作、面試、筆試等方式進行評判篩選。
個人申請入學的申請資格
- 符合申請資格:
- 國內各高中應屆畢業生或畢業生(不論是應屆學測考生還是重考生,皆符合申請資格)。
- 自學或是不在國內讀高中的學生要先取得「入學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」中有關學士班報考資格,並參加學測考試。
- 不符合申請:
- 當屆繁星推薦第一至七類學群的錄取生(不論是否放棄)。
- 當屆特殊選材錄取生。
最後,因為每個校系的規定及時程都不一樣,所以務必要特別注意簡章的內容,看清楚你的目標校系需要採計的科目及其標準、各項招生規則及重要時程,也可以透過相關網站查找詳細資訊,像是「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」、「大學入學考試中心」等等。
學究匯|提供升學相關資訊
讀完本文後,相信您已經對申請入學的相關資訊有更進一步的認識,如果還有其他疑問,歡迎到學究匯參考更多資料,解決升學的疑難雜症。
學究匯是提供升學與教育資訊的平台,包含從國小到高中的各類資訊與知識,協助家長快速掌握孩子的升學之路,讓孩子順利迎接每一個嶄新的學習階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