升學資訊

「在家自學」的7大重點:法規、資源、問題一一探討

在家自學

 

現代教育潮流中,越來越多家長傾向於以「在家自學」的方式滿足子女的學習需求。或許你會感到驚訝,畢竟在十二年國教體制下,不上學是不是合法呢?根據《教育基本法》第8條第3項的明文規定,家長擁有為子女選擇最佳受教育方式的權利。因此,在家自學成了一個合法且彈性的選擇。

 

對於想要追求更客製化學習體驗的家庭,或是有著特殊需求的學生來說,這個選擇無疑是一種解放。然而,要順利啟動在家自學,需要一系列的準備與計畫。

 

 

1.為什麼要自學?

 

  • 自學的動機:對體制內教育不滿意、有其他理念或想法、解決學校困難等。
  • 重要的思考:在決定自學前,家長應與孩子一同面對學習上的困難,不能將自學視為逃離學校的手段。
  • 孩子的需求:建議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風格,尊重孩子的需求,成為孩子的學習夥伴而非「壓迫」。

 

 

2.不去學校的話想做什麼?

 

  • 無限可能性:自學不應該被過多的擔憂和預設所侷限,家長和孩子應該一起思考「孩子真正想做的事情是甚麼?」而不是「這樣能不能考大學?」。
  • 建議家長鼓勵孩子嘗試新事物,有時一個小小的興趣可能引發更深入的學習和探索。

 

 

3.哪裡有自學相關資源?

 

  • 資源尋找:自學者應該多了解相關資源,可以透過網路搜尋、自學社群、實驗教育機構等途徑。
  • 政府資源:政府機構提供的實驗教育中心、教育推動中心等,提供了許多自學資源。建議查詢行政流程,先瞭解相關法規和申請程序。
  • 例如:教育部指導成立的「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」、台北市規劃成立的「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」等等。

 

 

4.自學的申請流程

 

根據《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》的規定,家長需要透過填寫申請表格,撰寫詳細的「實驗教育計畫」,包含課程內容及預期成效。

自學教師也需要提供相應的教學證明,部分情況可能需要參加學力鑑定考試。這些步驟確保在家自學是一個經過合法程序的學習選擇。

 

  • 申請書內容:除了基本資訊,還應包括實驗教育計畫,內容要有邏輯、一致性。
  • 實驗教育計畫:計畫名稱、目的、方式、內容、學習評量、需要使用的學校設施、預期成效、參與人員資料等要素。
  • 年齡層建議:不同年齡的自學者應著重不同,例如高中生需思考未來發展、技術路線等。

 

延伸閱讀:如何申請自學?自學計畫的9個申請步驟和實施流程

 

 

5.了解自學的對象

 

  • 在家自學並非適合所有學生,特殊才華或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可能更適合這種彈性的學習方式。
  • 例如,具有音樂或體育天份的學生,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專注於發展自己的特長。同時,一些罹患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」的學生,可能在家中獲得更自由的學習環境。

 

 

6.學校教育的挑戰

 

  • 傳統學校教育體制在應對社會變遷上顯得較為緩慢,難以即時調整以滿足學生多元的需求。
  • 教師在這樣的體制下也可能受到限制,難以發揮更大的創意。學生及其家長因此可能傾向於選擇在家自學,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。

 

 

7.在家自學的隱憂

 

  • 「權益受損」問題與學籍相關,但教育部的修法已經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。
  • 缺乏專業師資可能成為在家自學的一大挑戰,尤其是家長難以提供與學校相當水準的專業教學。

 

 

 

成功自學的關鍵在於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學習風格,以及家長的陪伴和引導。在自學申請書的撰寫過程中,一致性和邏輯性至關重要,要確保教學內容、評量方式和預期成效的一致性。

 

最重要的是,家長應該保持開放的態度,鼓勵孩子探索、嘗試,並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。成功的自主學習,不僅是知識的獲得,更是孩子全面發展的開始。

 

 

學究匯|提供自學相關資訊

 

讀完本文後,相信您已經對「自學」這個教育模式有更進一步的了解,如果還有其他疑問,也歡迎到學究匯參考更多資料,解決自學上的疑難雜症。

 

學究匯是提供升學與教育資訊的平台,包含從國小到高中的各類資訊與知識,協助家長快速掌握孩子的升學之路,讓孩子順利迎接每一個嶄新的學習階段。

 

延伸閱讀
資料處理中...
會員登入
忘記密碼
建立帳號
會員註冊
已有帳號?立即登入
會員資料修改
{{ user.email }}
{{ user.phone }}
忘記密碼